山西省山阴县:三色经济谱写多元循环模式

来源:中国云南热线    日期:2013-06-06   

 

2013-06-06 10:00     来源:中国商业电讯

  中国经济网城市频道北京6月6日讯(记者 李远 郦圆 孙红):近十年来,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再到低碳经济……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不断递进,及至“美丽中国”,人们对发展的认知就愈加明晰生动。美丽是视觉印象,是心灵感受,最能唤起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渴求和保护环境的良知。

    “山阴模式”的循环经济

    盐碱地,曾经是荒芜的代名词。而在山西省山阴县,一片不毛之地却焕发了勃勃生机:盐碱地变身工业园,荒草滩蝶变新县城,一滴奶催生大产业……这些变化见证了山阴县转型跨越的新发展,也见证了山阴打造全省多元循环发展第一县的能力与速度。

    山阴县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跨越发展为目标,立足优势,不断探索,坚持“多联产、全循环、抓高端”,创新了黑色煤炭、白色乳品、绿色生态“三色经济”多元循环发展模式,在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中走出一条具有山阴特色和时代特征的路子。

    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工业体系

    山阴是全国重点产煤县,也是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县,煤炭比重占到全县80%以上,煤炭兴、经济兴,煤炭衰、经济衰。近几年,围绕煤炭这一优势,以煤为基,延伸发展,大力推进煤炭经济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以及标准化矿井建设,在煤炭产运洗销环节注重清洁化,并建成技术和规模亚洲第一的15.5公里全封闭皮带式输煤隧道。其中,昱光2×300MW矸石电厂的间接空冷塔高165米、直径160米,堪称亚洲最高、最大,其“两机一塔”和烟塔、脱硫塔“三塔合一”技术世界领先。在做好煤炭产-运-洗-销产业链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产业链升级改造,形成煤-电-冶-建以及粉煤灰、废弃水、电厂余热综合利用的集群延伸工业循环链,建成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工业体系,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循环生产、产业循环发展。 

    农业势头强劲的“北方奶都”

    山阴素有“北方奶都”的美誉,是全国乳品加工示范县、全国奶牛生产强县,奶牛乳品业是山阴县的一项富民支柱产业,也是山西省、市农业产业化的一张名片。桑干河由西往东流经山阴县的中南部,两岸地肥水美,五谷飘香。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古城乳业的出现,使桑干河两岸到处都能见到成群结队的黑白花奶牛。

    一个全国十大乳制品企业“古城乳业”的崛起,连起了全县数万头奶牛,鲜奶产量占全省1/4。全县以奶牛养殖业为纽带,向上发展饲草、饲料、玉米等种植业,向下推进奶牛、畜禽粪便的清洁化、沼气化利用等。同时,利用沼渣、沼液改良盐碱地和发展设施蔬菜,形成了牛-沼-粮、畜-沼-菜的农业循环链条, 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连续多年成为山西省增加农民收入先进县。

    桑干河湿地生态的绿色涅槃

    “美丽中国”并不代表着回归原始的生活方式,而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同发展。利用科技的创新与发展在保护环境,合理利用各种资源的前提下,步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人们带来无穷的物质和生态财富。

    煤炭大县山阴县的决策者努力改变过去煤矿采走大量煤炭,留下一片荒山的情形,让煤矿在采煤的同时搞好所在地区的绿化。山阴县合理整合国家和省生态绿化项目,大搞荒山绿化、村庄绿化、环城绿化和厂矿、单位、社区绿化活动。仅2007年到2010年,全县造林累计投资就达5亿元,林地面积由2002年的9万亩跃升到目前的53万亩,8年时间造林面积增加了近5倍,人均占有林地面积2.4亩。

    山阴县是全国京津风沙源治理重点项目区,经过不懈努力,全县生态建设成效斐然,去年,投资5亿元,完成造林10万亩、植树500多万株,三年生态造林任务一年完成。生态建设的大规模推进,为全县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以及改善农业、人居环境等条件提供了有力支撑。基于此,全县至力于发展以绿色生态旅游为主联动三产的绿色朝阳产业,以广武旅游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旅游,以“一区、一带、四园区”的文化产业大格局推进,初步形成了一个以边塞文化、古军事遗址、现代生态文明为特色的旅游区。同时,大力发展连带产业,在广武旅游区周边,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果品采摘、特色餐饮等,连带商贸、物流等产业,继而辐射带动全县三大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古人笔下的山阴有山有水,如今的山阴山清水秀,更加绚丽多姿。黑色的“煤”,白色的“奶”,绿色的“树”,构成了山阴县经济发展的主色调。山阴正以崭新的容颜,科学的发展,多元的经济谱就新的和谐篇章。